美國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外交政策引起當?shù)孛癖姴粷M。圖為巴勒斯坦民眾在約旦河西岸高舉標語進行抗議。資料圖片(人民視覺)
在俄烏邊境局勢再度出現(xiàn)重大波動之時,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當?shù)貢r間9月2日啟程前往愛沙尼亞,與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重申美國對北約成員國的安全承諾,試圖消除波羅的海三國的擔憂和疑慮,并將在英國出席北約峰會時,與其他成員國領導人討論采取“額外行動”和構(gòu)建廣泛聯(lián)盟問題。
有分析認為,在解決烏克蘭危機、阿富汗問題、中東沖突等眾多難題時,奧巴馬政府面臨重重挑戰(zhàn)和困惑,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
試圖消除波羅的海三國擔憂和疑慮
9月3日,奧巴馬抵達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將在這里同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波羅的海三國領導人商討烏克蘭危機和制裁俄羅斯問題,消除波羅的海三國的擔憂和疑慮。奧巴馬此行是赴英國參加北約峰會的順訪,北約峰會將在4日舉行,應對俄羅斯、解決烏克蘭危機依然是最主要的議題。
白宮負責歐洲事務的高級官員查爾斯·庫徹表示,奧巴馬參加北約峰會之前經(jīng)停愛沙尼亞并不是偶然行為,“訪問這兩地都是(奧巴馬)同一個努力的不同部分,那就是向俄羅斯傳遞信息,他們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歐洲研究所北約和歐洲安全問題專家路易斯·西蒙教授向記者表示:“美國希望歐洲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全球安全事務之中,但在烏克蘭危機之后,美國表示,歐洲盟國能夠保護好自己,降低對美國的資源需求便是對美國最大的支持。歐洲可以在地中海、東歐和近東地區(qū)發(fā)揮更大的防務作用。為此美國在此次峰會期間一定會推動北約的歐洲成員國達到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占比2%的防務預算標準!
而在達到2%預算這一點上,奧巴馬訪問愛沙尼亞更像是一種鼓勵和示范效應,愛沙尼亞是北約歐洲盟國中為數(shù)不多能達到2%防務預算的國家之一,奧巴馬稱該國“履行了義務”,“在北約的集體防御中,愛沙尼亞是每一個北約成員國的榜樣”。
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tǒng)基金會學者盧克·考非對本報記者說,在烏克蘭危機出現(xiàn)之前,美國一直忽視波羅的海國家對北約的重要性,奧巴馬此訪意在強調(diào)美國重視波羅的海國家和北約安全責任,“但美國和北約盟友如何兌現(xiàn)今日的諾言,將更受關注。”
美國在國際問題上“挫敗感”愈發(fā)明顯
就在2日奧巴馬啟程前往歐洲希望能“穩(wěn)住”俄烏局勢當天,“伊斯蘭國”公布了斬首第二名美國記者史蒂夫·索特羅夫的視頻。短短半個月之內(nèi),接連有兩名美國記者慘死在該極端恐怖組織的屠刀之下,震驚了美國和世界,并將美國對敘利亞境內(nèi)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展開空襲的政策選項推上了風口浪尖。
奧巴馬回應稱,極端組織的行為“堅定了美國打擊恐怖分子的決心”,他隨即宣布再派遣約350名美軍前往巴格達,保護美國的外交設施和工作人員,使美軍向伊拉克派遣的士兵達到820人。然而就在一周前,奧巴馬親口承認美國目前尚無應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戰(zhàn)略。
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總統(tǒng)時,曾承諾要讓美國擺脫一場昂貴的、不得人心的戰(zhàn)爭。然而,6年過去了,伊拉克的局勢并未像奧巴馬期望的那樣發(fā)展。過去7個多月來,“伊斯蘭國”在伊拉克迅猛壯大,正一步步將美國重新拖進伊拉克這個“泥潭”。
同樣是2日這一天,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zhí)委會委員漢娜·阿士拉伊在聯(lián)合國接受媒體采訪時憤怒地表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50天的激戰(zhàn)是一個“規(guī)則改變”因素,促使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放棄由美國斡旋的垂死的巴以和談,轉(zhuǎn)而尋求國際刑事法庭的幫助。
縱觀美國從去年7月底開啟的巴以和談,不僅談判無果,更糟糕的是,談判后期被各方推卸責任的爭論主宰,而美國在斡旋中既沒有取得巴勒斯坦的信任,又因?qū)σ陨械膸状魏钆u,招致以色列方面的不滿,美以這對美國在中東最重視的同盟關系也未能得到鞏固。
在烏克蘭方面指責俄羅斯對其公開入侵后,盡管奧巴馬面臨著國內(nèi)和國際兩方對俄采取更強勢態(tài)度的壓力,他最近一次表態(tài)被描述為“低調(diào)”的謹慎,似乎意在降低外界對美國作為的期望值。除了表示計劃對俄施加進一步的制裁,奧巴馬并未將俄羅斯的最新舉動定義為“侵略”,更強調(diào)美國不會采取軍事行動解決當前烏克蘭危機。
有輿論指出,美歐醞釀對俄金融、能源和國防行業(yè)的新一輪制裁,同時也害怕引發(fā)難以控制的軍事沖突,美歐在烏克蘭等國際問題上的“挫敗感”明顯。
真正削弱美國力量的是美國自己
“美國必須一直在世界舞臺上領導下去”是奧巴馬今年5月底在西點軍校畢業(yè)典禮上的誓言。彼時,他未曾預料到美國會再次卷入伊拉克戰(zhàn)爭。
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曾用“從后面領導”來概括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指外交政策的應激性,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奧巴馬正更多地依靠盟友和地區(qū)伙伴的力量維持自身在全球的利益訴求和影響力,不正面地與競爭者發(fā)生對抗和沖突。
或許正如奧巴馬本人在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外交政策采訪時所言,美國面對的最大威脅,也是唯一能真正削弱美國力量的,是美國自己,從兩黨的對立,到種族的對立,以及利益集團的爭斗。
“除非美國的兩黨也能做到我們對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以及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所提出的要求——摒棄勝敗之爭,開始通力合作——否則我們永遠都無法完全實現(xiàn)自己的潛力。”奧巴馬說。
美國《華爾街日報》與全國廣播公司近日開展的一項聯(lián)合調(diào)查顯示,高達76%的美國人不再相信他們的孩子這一輩人會比他們生活得更好。如此悲觀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經(jīng)濟復蘇緩慢、政治系統(tǒng)運轉(zhuǎn)出現(xiàn)問題等,而對外干涉政策傷了自身元氣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伊拉克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牽扯了美國政府大量精力,耗費了上萬億美元,并引發(fā)國內(nèi)在外交問題上的巨大分裂。
有分析認為,美國從中東戰(zhàn)略收縮、向亞太重心轉(zhuǎn)移的企圖不僅導致中東更大范圍的動蕩,還在亞洲制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美國政府正在同時應對數(shù)量眾多且充斥著強烈利益沖突的外交挑戰(zhàn)。(本報華盛頓、布魯塞爾9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