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烏魯木齊10月31日電(賈啟龍、劉慎、曾俊瑋)中吉邊境鐵列克山口沿線20余公里的巡邏路上,布滿了刻著“中國”二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頭。
“這些石刻,均出自于柯爾克孜族護邊員馬塔郎·木沙之手。”新疆軍區(qū)奧爾托蘇哨所連長張鋒介紹說。
46歲的馬塔郎·木沙,是奧爾托蘇哨所的護邊員。與石刻結緣,源于11年前那次生死經(jīng)歷。
2003年10月,正在鐵列克山口放牧的馬塔郎·木沙遭遇暴風雪。那天,羊群丟失,他也從馬背上摔下來,傷到了腿。
路,被鋪天蓋地的雪片遮掩得嚴嚴實實,氣溫也越來越低。絕望之時,馬塔郎·木沙無意間發(fā)現(xiàn)雪地里有塊刻著“中國”二字的石頭。
“中國”石刻的出現(xiàn),意味著邊防軍的哨所就在附近。
風雪中,馬塔郎·木沙沿著這一塊塊刻有“中國”的石頭,順利找到了哨所。后來,在執(zhí)勤官兵的幫助下,他又找回了走失的羊群。
獲救后的馬塔郎·木沙為了感恩,請官兵在他的衣服上寫下大大的“中國”二字;丶液螅蛧L試著用短刀在石頭上刻字。
11年時間里,馬塔郎·木沙已記不清自己刻了多少塊有“中國”二字的石頭。能夠知道的,是從家門口到鐵列克山口的20余公里巡邏路上,鄉(xiāng)親們再沒人因此迷路和越界。
“我們每天在邊境上放牧,只要看到‘中國’二字,心里就覺得熱乎乎的。”在馬塔郎·木沙的眼里,這一塊塊刻有“中國”二字的石頭,既是路標,更是柯爾克孜族群眾愛黨擁軍的具體體現(xiàn)。
馬塔郎·木沙的家鄉(xiāng),因土地貧瘠,曾是南疆最為貧困的地區(qū)。近年來,隨著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一系列富民惠農(nóng)政策的推進,這里正在悄然巨變。
馬塔郎·木沙一家人全部住進了結實敞亮的抗震安居房,看上了電視,用上了冰箱,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去年,小兒子還考上了大學。
2004年,馬塔郎·木沙向奧爾托蘇哨所申請成為一名護邊員,協(xié)助官兵一道守防戍邊。
鐵列克山口是帕米爾高原一處水草豐盛的夏季草場。每年6月,大批牧民來這里放牧。由于邊境線未設鐵絲網(wǎng),牛羊極易越境。每到轉(zhuǎn)換牧場季節(jié),馬塔郎·木沙都會騎著馬,逐家挨戶地向牧民宣傳邊境管理規(guī)定。每到天氣驟變時,他還會騎馬堅守在邊境一線,嚴防那些因天候變化而迷路越界的牛羊。
當?shù)厥a(chǎn)當歸、雪蓮等。去年夏天,3名喬裝打扮成牧民模樣的不法分子,以尋找丟失的牲畜為由闖入鐵列克山口。
正在邊境放牧的馬塔郎·木沙從他們隨身攜帶的背囊形狀,判斷出里面裝的是采挖藥材的工具,就悄悄派人向哨所報告。接到情報后,哨所官兵很快就將這些盜挖分子抓獲。
前年夏天的一天傍晚,趕著羊群回家的馬塔郎·木沙,中途看到5個形色可疑的陌生人正急匆匆地向鐵列克山口方向走去。方圓百里的草場,基本上沒有他不認識的,直覺告訴他這些人可能會趁著夜色越境。
馬塔郎·木沙丟下羊群,騎馬迅速趕到哨所報告。后來,在官兵的圍追堵截下,終將5人攔在了邊境。經(jīng)查,他們確實準備偷渡出境。
這些年來,哨所官兵根據(jù)馬塔郎·木沙提供的信息,先后在鐵列克山口抓獲和堵截越境嫌疑人員23名。
成了護邊員后,家里打馕、劈柴、趕牲畜等,全部落在了妻子阿依努爾的身上。一次,妻子患病,想讓丈夫暫緩幾天再去邊境巡邏。
可那幾天,鐵列克山口牧民特別多,稍有不慎,就會越界。馬塔郎·木沙只能安慰了一下妻子,然后轉(zhuǎn)過身滿眼淚水地走向邊境。
對馬塔郎·木沙而言,“中國”二字重千斤。守邊以來,他每天都要風雨無阻地在20公里的山路上巡邏,所負責守控地段從未出現(xiàn)過人畜越境事件,先后12次被軍地表彰為“民族團結模范”“優(yōu)秀護邊員”“愛國擁軍模范”。
(來源:新華網(wǎng))